纸页翻动间,满是澳门科技大学交流时光里的鲜活印记。这段跨越地域的求学旅程,不仅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更是一场关于视野、认知与成长的深度对话。
在这里,多元文化交融的校园氛围打破了思维边界,前沿的教学资源与严谨的学术氛围,让我们在探索中不断突破自我;课后的街巷烟火、同窗间的真挚情谊,又为这段经历添上了温暖而生动的注脚。
以下这些感言,是每一位交流学子的心声凝聚,或许稚嫩却足够真诚,愿它们能为你铺开一幅关于探索、收获与热爱的澳门求学画卷。
汉语国际教育2202班 苏宇婷
在澳门科技大学一学期的交流学习,是我大学生涯中一段极为充实而难忘的经历。
澳科大的学习氛围令我印象深刻。课堂上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观点,教师们前沿的视角和开放的讨论氛围,极大地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全英文授课环境提升了我的语言应用能力,学校丰富的学术资源也为我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课堂之外,澳门这座多元文化如彩线般交织的滨海都市,本身就是一部无需文字注解的立体画卷。课余时间参与校园活动、探索澳门历史城区中西合璧的独特风貌、感受地道的葡式风情,都让我深刻体验到文化交融的魅力。
这段交流经历不仅培养了我独立解决问题和适应多元环境的能力,在澳科大收获的知识、友谊与更加开阔的视野,都将伴随我未来的成长之路。
汉语言文学2203班 徐晗
从嘉兴出发,经萧山机场飞抵澳门,再乘轻轨直达公寓——我的澳科大交换生活,始于一路的顺畅与期待。初抵这座陌生的滨海都市,便捷的交通网络与周到的入学安排,让我迅速安顿下来,融入了这片充满活力的校园。回首这一学期,紧凑而多彩的课程、自主而充实的生活节奏,以及那些在课堂内外不期而遇的成长瞬间,共同交织成我大学生涯中至为珍贵的一页。
1.学术/教学
在交换学习期间,我总计修读了12学分的课程,涵盖“中文阅读与写作”“国际汉语”“中国电影史”以及“中西文化通论”。这些课程丰富多元,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也让我在学术探索中收获颇丰 。
在我看来,澳科大的教学氛围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学校十分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为我们创造了诸多汇报和展示的机会,课堂上,老师们乐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充分给予我们表达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质量颇高,我也因此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此外,澳科大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授课结合小组报告,这种模式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传授,又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
在澳门科技大学一学期的交流学习中,我主修的四门课程为我打开了不同的知识视窗,也让我在专业成长与个人突破中收获满满。中文阅读与写作课氛围活跃,老师幽默风趣,善于引导互动,让我从全新视角重识文学,深化了对作品的理解与兴趣。国际汉语课程则紧密结合我的专业,不仅研习古诗,更涵盖了启事、新闻稿、求职信等实用文体,极具应用价值。中国电影史对我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初学时的压力,在老师耐心的鼓励式教学中逐渐化解,课堂氛围轻松活泼,让我在兴趣中牢固掌握了知识。中西文化通论与我文科背景高度契合,老师讲解中西方古代文明时视角独特、例证丰富,期末论文的写作也有效锻炼了我的逻辑与表达能力。
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周四、周五和周六,时间安排相对紧凑。而其余的空闲时间,我既可以用来学习英语提升语言能力,也能够外出旅游放松身心。无论是深度游览澳门本地的特色景点,还是前往周边的香港、广东游玩都十分便捷,这里发达的交通网络让出行畅通无阻。
在交换学习期间,最令我着迷的活动,当属在“国际汉语”课程的汇报任务中完成的那次口头采访。当时,我们需要围绕澳门文化展开采访,我选择前往大三巴旁的哪吒庙,对游客、工作人员以及澳门本地居民进行交流,在与他们畅聊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到许多关于澳门哪吒庙的知识,以及其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这段经历充满趣味,也让我收获满满。
这段学习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更让我在不同教学风格的滋养中,体会到跨领域学习的乐趣与成长。
2.国际交流服务
参与了迎新活动。在参与迎新活动的过程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所有交流生围坐一起,大家品尝着学校精心准备的美食,一同参与互动破冰小游戏的场景。在欢乐融洽的氛围里,我们自然而然地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加深了交流互动,也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对彼此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3.住房安排
学校的宿舍环境很好,寝室是6人间,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厨房不仅能使用灶具,还配备了微波炉和冰箱。平时可以自己买菜做饭,特别方便。
在交换的日子里,不仅深化了我对文学与文化传播的理解,让我跳出固有思维框架。这段经历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包容,也让我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更开放的心态拥抱多元世界,用所学知识搭建文化沟通的桥梁。
汉语国际教育2202班 张晋宁
其实相比学到的知识,我觉得让我收获更多的是这次交换经历本身。其实一开始来到澳门的时候还是比较忐忑的。因为我根本不会说粤语,有时候甚至都听不懂,又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因为不会说粤语被歧视的案例,很担心自己能不能融入进这个环境。但是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大部分澳门人都特别友好,不管是学校的工作人员还是当地的居民,几乎都非常热情,主动找他们问路什么的他们都会非常仔细地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是让我接触到了国际化的教学方式,澳科大很多考核方式和作业提交方式都是和很多海外大学相同的,这能帮助我更好地适应日后可能的学习生活。
其次是让我更加开朗。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一开始班上几乎没有认识的人,但是澳科大挺多课程都要求小组汇报,所以我不得不慢慢和同班同学社交,这也帮助了我更快地融入进校园生活。同时,澳科大还非常重视调研和采访,比如国际汉语的课程报告就一定要包含采访音频或者视频,这也让我不得不迈出一大步,去我研究的妈阁庙寻找游客和工作人员进行采访。
然后再旅行方面,我最主要的还是在节假日把整个澳门逛了个遍。我最喜欢的地方是路环,很适合吹吹海风、坐在海边的长椅上聊天。路环的建筑也很好看,基本就是两三层的小楼,墙面色彩有点偏马卡龙色,蓝天白云还有大海飞鸟,很适合city walk,也很适合想要拍照的人出片。像大三巴、妈阁庙、威尼斯人等旅游景点我也是去了好几次。还有就是在期中考结束之后,我和朋友一起去香港玩了两天。这两个地方比较近,来去也很方便,虽然去的那几天天气不太好,但是也玩得很开心。
最后我觉得是培养了我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解决各种能力的问题主要还是生活方面的,比如逗留签如何落地、生病了怎么办等等,这也让我更加独立,不再事事依赖其他人,能够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说实话我其实不是一个非常独立、非常能够坚持的人,在澳门生活的这段时间也有难受过甚至崩溃过,也有想过当初做出这个决定到底正不正确,但是现在回头看看,我还是非常庆幸自己当初提交了报名表、来到了澳科大。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在澳科大交换的经历都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帮助我成长了很多。再来一次我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酒店管理2405班 鲁嘉盈
刚来澳门科技大学的时候,我心里又新奇又有点紧张,我之前没去过澳门,只在电影里想象过它的样子,真到了这儿,那种繁华的气息还挺让我着迷的。我学的是酒店管理,看到那些有名的豪华酒店,心里挺兴奋的,对酒店的外观,服务,美食都特别感兴趣,包括后跟着澳科大酒管的学生会去参观了摩珀斯酒店,真的很震撼!
上课的时候,老师大多是外籍的,我一开始特别紧张,被点名用英语回答问题时,声音都发颤,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不管英语好不好,老师和同学都会耐心听,还会给我鼓励的笑。这种包容的氛围让我慢慢放松下来,而且老师的肯定也让我更有信心,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了。同学们知道我是交换生,都挺好奇的,还热心教我用学校的各种软件,给我讲澳门的风土人情。多亏了学长学姐的帮忙,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作为交换生,我参加了不少活动,像交流生会,特别开心代表全体交流生上台发言,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去了2025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峰会。校园里的摇滚音乐会,听不明白但燃!!!电影分享会也很有意思,讲的是文物保护,是我特别感兴趣的主题。听导演编剧现场讲解,还有参加澳科大校庆,这些都成了我难忘的记忆。
这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有了勇气。澳科大的学习环境锻炼了我,让我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敢和老师单独交流了。老师都很好,用蹩脚的英文叫我嘉盈(jiaying),很好笑,但也很温馨。而且回到越秀之后,我身边人都说我更开朗了,胆子也更大了。
澳门的美食也让我特别喜欢,港式茶点、炒牛河、珍珠奶茶、西多士……每一样都好吃。有空的时候,我喜欢在澳门半岛的小路上走走,看看那些有特色的建筑,去看了花车游行,还有美高梅的文物展,慢慢感受这座城市不一样的魅力。
课余时间,我还参加了酒店参观实践活动。听专业人士讲解,近距离看超五星级酒店是怎么运作的,特别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当中国都金木水火土遇上未来科技感建筑,视觉冲击力极强,35米高度的大堂,几何钢筋结构,酒红色观光电梯,有一种科幻的未来感!连酒店的豪华套房都是邮轮般的设计,拥有平板一体化,喝水都杯子也是捷克水晶杯。酒店的西餐厅,是米其林二星的餐厅,这些让我对酒店管理有了更直观、更深的理解,也更确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总的来说,在澳门科技大学交换的这段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有小挫折,但我觉得这都是美好回忆的一部分,现在想想期末周每天对着几百页的英文ppt看到一两点都很精神。身边的室友也好,学长学姐也好,都教会了我很多,不然我真的没有那么快适应,我见了世面,能力也提升了,还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澳科大的交流生活,让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我想这就是交流的意义吧!这段回忆我会一直记着,它是我人生里很宝贵的一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