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6 - “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发布时间:2016-11-23浏览次数:298

    10月29日上午,“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我校镜湖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德国、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台湾和内地高校的35名校长齐聚越秀,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问题。

开幕式现场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原校长薛家宝,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陈林汉,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文君,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林卫民,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祝朝伟,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伟辰,台湾义守大学副校长李樑坚,浙江科技学院副校长郑友取,绍兴文理学院副校长寿永明,温州肯恩大学党委委员、人力资源部主任应永宏,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校长Felix Mayer,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悉尼校区校长Justin Blake,日本樱美林大学校长Mitani Takayasu,日本静岗理工科大学校长Noguchi Hiroshi,日本尚綗学院大学校长Takafumi Goda,韩国中源大学校长Byung Hwan Ahn,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副校长Phylis Lan Lin,美国罗文州立大学副校长Harvey Robert,美国新泽西城市大学副校长Aaron Aska,日本常叶大学副校长Inaba Mitsuhiko,哈萨克斯坦阿拜国立师范大学副校长Kulsariyeva Aktolkyn,美国弗罗里达国际大学系主任助理Elizabeth Wesner,西班牙阿萨曼卡大学中国事务校长代表Juan Eguiluz Pacheco出席论坛。

理事长胡柏藩代表理事会致欢迎辞
 

 

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丁晓燕,浙江省教育厅外事处处长舒培冬,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伟英,绍兴市教育局局长贺晓敏,中共绍兴市委外宣办主任黄爱芬,绍兴市人民政府外事与侨务办公室主任邓大庆,绍兴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杨志强,绍兴市社科联副主席、社科院院长柳巨波,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钱伟平,绍兴市教育局副调研员王彦,绍兴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孙国强,绍兴市社科联副秘书长、社科院副院长陈杨军出席论坛开幕式。

副市长丁晓燕代表绍兴市政府发表致辞
 

 

学校理事会理事长胡柏藩,校领导徐真华、张永波、叶兴国、朱文斌、张剑平、施文妹、洪明、高琴波,各学院、处室中层及以上干部出席论坛。学校原党委书记张平一、原校长杨银千也应邀出席此次论坛。

胡柏藩代表学校理事会致欢迎辞,丁晓燕代表绍兴市政府发表致辞,徐真华校长代表学校致辞。论坛开幕式由副校长叶兴国主持。

校长徐真华代表学校致辞
 

 

胡柏藩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教育世界,基于现代网络技术,整个世界都在发生教育变革,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这些重要的变革,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应对,我们必须深入探讨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时代的变化,必须深入思考如何抓住机遇,处理好互联网教学方式与教育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国际化的深度融合。

副校长叶兴国主持开幕式
 

 

丁晓燕指出,大学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地方,在海量信息快速流转、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理应实现“大学+”。像越秀这样一所应用型的外国语学院,要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积极贯彻高等教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她强调,教育国际化既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各国政府教育战略的重要目标,高校应坚持自身定位,走好“国际化”道路,主动适应正在发生的不断变化,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永葆大学活力。

开幕式现场
 

 

“网络时代带给我们的变革是巨大的,当今大学的领导应该研究与这一巨大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规律、教育理念、方法及手段。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由之路。”徐真华指出,当下中国的民办高校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型、办学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应转变自身思维方式及观念,把改革置身于世界高等教育大变革格局中考量,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经济全球化、生产智能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大势。面对大变革,高校管理者应该明确自身职责,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未来社会的变化,走好未来的发展之路。

与会人员合影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分为主旨报告和访谈讨论两个阶段。与会校长将围绕“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这一主题,聚焦“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新特点、发展路径与模式、发展对比研究、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等多项议题,共同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开放、联动、创新发展。

1029日,“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圆满落下帷幕。论坛围绕“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新特点、发展路径与模式、发展对比研究、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等多项议题展开积极研讨。来自25所大学的校长和专家进行发言与讨论,分享了他们对“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解,以及各自学校在抓住国际化机遇、明确特色化办学定位、加深学校国际化程度、实现学校快速发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现场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在发言中分享了学校在国际化方面的经验:学校采用国际化建设管理机制;探索新型国际化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显示度;开拓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借鉴各国经验研究教育信息化发展并推广中华文化;利用全球智力资源实现国际化办学目标等措施——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国际化办学。

           
                                   校长徐真华接受媒体采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陈林汉则表示,我国高等教育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在突出中国特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同时,面临全球化和国际化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真正与世界接轨,在不断提升我国科学与教育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努力拓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才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与世界同步,直至占领全球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前沿。

             
                                            校长主旨发言

韩国中源大学校长安炳焕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并指出,由于全球化的持续进行,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学龄人口的减少,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但在世界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中国留学生的比例占到70%,处于压倒性优势。他建议,我们应该从以学生交流为中心的国际化向以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为中心的研究项目国际化进行转变。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文君认为,“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内涵并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信息化领域内两者间的互链、互动与共享,是高等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价值传递、价值共享和价值创造,是两者的深度结合。

           
                                          校长主旨发言

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伟辰围绕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传统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人才需求。要结合高等学校自身优势特色,采取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式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对差异化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他指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面正临着互联网平台的巨大挑战,要加强基于“互联网+”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着眼于高校间的联合培养模式,以及高校之间的资源互享。

           
                                              访谈讨论

当天下午,会议进入访谈讨论阶段。与会校长立足自身学校办学定位和国际化办学特色做法,围绕应用型和国际化的未来发展之路,深度聚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及理念。

下午五点,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圆满结束。学校副校长朱文斌在闭幕晚宴上作总结致辞。他表示,此次论坛不仅加强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见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让我们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的战略和实践,推进和发展有了更全面、深刻、精辟的认识反思。他希望,未来能够与更多中外大学、校长进一步加强交流、提升合作、互通友谊,共同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副校长朱文斌在闭幕晚宴上致辞


会后,学校校长徐真华在接受采访中表示,此次论坛举办的意义,不仅是与各外宾校长在思想理念上的碰撞,更是对我们的一种反思,对如何抓住互联网时代变革的契机,实现越秀的跨越式发展极具借鉴意义。他说,越秀要培养互联网高等教育人才,就要在本土坚持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的办学定位,培养复合型的国际人才。

 

 
                                                         ——大学生传媒中心 胡霞琴 傅建平/文图